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7的文章

Yes, I Do. 蔬果捧花×溫室=創意田園婚禮 in JP

圖片
Yes, I Do. 蔬果捧花×溫室=創意田園婚禮 in JP 編譯 香香、柴幗馨 / 編輯 林韋佑 在教堂舉行浪漫婚禮,是許多熱戀中男女的夢想,不過「就是要和別人不一樣」的日本新人,選擇在溫室裡舉辦他們的「田園婚禮」。位在千葉縣的農場主人-小山美千代,把家族經營的農場改造成婚宴場地,以自家蔬果作為素材,用美味又美麗的水果作為婚禮的裝飾品,讓新人「在溫室裡互許終生」。 抬頭不是馬賽克玻璃,而是塑膠膜搭建的溫室頂棚。農場主人,小山美千代,以育苗床與夏季蔬菜作為溫室的「建材」,將具蔓性的山苦瓜做成布滿花朵的山苦瓜綠簾,讓整間溫室綠意盎然。 當主持人宣布新人進場時,新娘手中的捧花,正是由小山美千代親自操刀設計的「蔬果花束(veggie bouquet)」!捧花採用的葡萄、蕃茄與向日葵,都是小山親自種植的農產品。而為了舉辦這場在溫室裡的婚禮,新人和農場主人在事前開了不下十次會。 圖說:新婚夫婦過溫室迎接賓客的祝福。 來源: 日本農業新聞   婚宴餐桌上,充滿色彩斑斕的美味佳餚。想當然爾,一定都是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如茄子、葡萄、番茄與青椒等,會場提供20多種健康美味的蔬菜水果,農場主人也鼓勵席間的賓客「自己摘蔬果吃」。 圖說:小山美千代將溫室改造成浪漫的婚宴會場 來源: 日本農業新聞  農場主人小山美千代有20多年的務農經驗,自家農場栽種近200多種蔬果,而她擅長利用蔬果與花卉製成美麗的花束,將其設計成各式各樣的婚禮裝飾。 從農民轉職為捧花設計師的小山美千代,在接受新加坡媒體-Straitstimes訪問時,也大方地教讀者怎麼用日常生活隨手可得的蔬果製作美麗的捧花。 利用櫻桃番茄、彩椒、茄子、與新鮮中草藥材,以繽紛鮮豔的果實,搭配綠色的莖桿,讓素材的顏色相互跳出,就完成了充滿活力又美麗的蔬果捧花。 圖說:用櫻桃番茄、茄子、彩椒與中草藥,就能設計出簡單又美麗的蔬果捧花。 來源: The Straitstimes   2013年她成立了Michiyo Design,一間以蔬菜花束為主立商品的婚禮佈置與規劃公司。蔬果花束的服務不只在千葉縣內,Michiyo Design的婚禮設計市場也拓展到整個關西地區。小山美千代認為:「日本的蔬果種類非常豐富,希望大家能將蔬果看作花卉一樣,體會蔬果的美

美國蛋場引進性別篩選新技術,可望拯救3億隻小雞慘死命運

圖片
美國蛋場引進性別篩選新技術,可望拯救3億隻小雞慘死命運 編譯 香香、柴幗馨 / 責任編輯 林韋佑 人道飼養是歐美雞蛋產業這幾年重視的議題。德國每年有將近4千萬隻公小雞,活不過一天,就被處死,因為不能下蛋的公小雞,對蛋廠而言沒有經濟價值。美國每年更有高達有3億多隻的公小雞,被當作廢棄物處理。 因此歐美國家近年來致力研發「雞蛋胚胎的性別判定技術」,若為雌性,則保留作為蛋雞;若是雄性,則直接以雞蛋形式販售。換句話說,新技術能在雞蛋孵化出小雞前,決定雞蛋的用途,減少撲殺雄性小雞的爭議。 美國正興起人道飼養方式來生產雞蛋。堪薩斯州的Vital Farms (孵蛋場)就是其中之一。Matt O’Hayer是這間蛋場的創辦人,在Vital Farms,每隻蛋雞擁有超過100平方英尺的活動空間,飼料則是新鮮的牧草,比起普通養殖場,Vital Farms讓雞隻生活在更好的環境,這樣的飼養方式,也被稱作「牧場飼養」(pasture-raised)。 美國每年有3億多隻小公雞,在孵出來的當天就被殺掉,因為公雞不會生蛋,而且蛋雞生長速度不如肉雞。 在傳統雞蛋產業中,就有一種「淘汰(culling)」處理過程,以機器輾壓、悶死、或是是放毒氣等方式,活生生的淘汰這些公小雞。 為了挽救小公雞的生命,O’Hayer甚至把公小雞送到海地,作為2010地震後的援助品,想盡辦法以更人道的方式處理小雞,但這些措舉的成效都相當有限,如今他開始尋求科學方法,改善這個問題。 美國研發的TeraEgg技術,一種新的性別判定系統,就是他從科學界得到的方案。這個方法利用太赫茲波 (terahertz wave),一種紅外線的光波,配合輻射回波的演算法,能在胚胎發展早期,辨別小雞的性別。 科學家發現,雞蛋的紅血球細胞中,有一種能決定孵化出小雞性別的化合物。而太赫茲波恰好是可以偵測這項關鍵化合物的光波。只要在雞蛋蛋殼表面鑽一個小孔,把太赫茲波發射在胚胎紅血球細胞,就能分析反射的螢光光波,判定雞蛋會孵出哪種性別的小雞。 對於孵蛋業者而言,只要在雞蛋墜地的那天,便可篩選未來孵出公小雞的雞蛋,將這些雞蛋直接作為食用雞蛋售出,也就不必浪費時間與空間,處理這些沒有經濟價值的蛋。 O’Hayer 認為,這項科技能夠解決許多層面的問題,從動物福利、解決食物浪費、蛋雞生產成

農民之聲:農業發展禁不起政策一再地劃錯重點(缺工篇)

農民之聲:農業發展禁不起政策一再地劃錯重點(缺工篇) 作者:吳睿娟,農業從業人員。文章為科技農報邀稿,已經得當事人授權轉載於部落格。 最讓一線農民困擾的農業缺工至今仍無解。搞了個很好聽的農事服務團,結果報名人數比改良場開班講課的現場農民還少。很想瞭解到時候人力要怎麼分配?難不成是有關係手腳快的優先處理,沒背景晚登記的請等下梯嗎?!現在是回到哪個年代著實讓人頗匪夷所思?還好不變的是,選舉時所有參選人依然都會記得大開政見支票。 本科系畢業學生在業界找不到中高階管理階層薪水的工作,要嘛考公職、要嘛轉行、不然就又自己跳下來做小農老闆還不知是否會賺錢。再加上農地農用無法徹底實行,農地價格高漲此題無解;內銷市場淺碟島內互打免費、外銷又遙遙無期。如此一來,當然越來越沒有人要務農,只能不斷發放人民稅金、刻畫披薩等級大餅來鼓勵從農,而農地當然就轉作工廠、炒作農舍。 台灣農業競爭力,缺少「穩定農業勞工」是一大瓶頸。「基礎勞動力是因低薪才缺工」,這句話乏根本是劃錯了重點。從補貼薪水吸引到的人數竟還是如此稀少就可見端倪。利用補貼薪水讓人從事基層農業勞工的詭異政策,是能撐五十年嗎? 稅金依舊往永遠也填不滿的農工補貼政策裡扔,而我們只能等政府「嘗試完各種方式確定不可行」才可能開放移工⋯⋯不過,最有趣的是,有些人覺得開放農業移工就會有大企業爭相投入農業,造成小農被消滅⋯個人真心覺得頗呵。 不要覺得農企業會消滅小農,在台灣,此兩者根本是毫無衝突。大財團直接砸錢式的經營是農企業,而小農無論是團結合作或穩紮務實地擴大至最適面積亦須走向農企業,這才是持久之道。不同經營方式種植出的農產品,大多有各自對應目標市場,只會發生消費族群之相互消長,正常環境要消滅一個用心栽培優良品質農作物的農民,根本是很難事情。 落落長寫了這堆,應該同樣沒啥用,還是會一年拖過一年、每到選舉問題又重演一遍。私心期望自己能看到台灣農業走向正常軌道:小農老闆僱請得到農業移工,虧損者淘汰、有獲利的朝最適經營規模邁進,具備更好能力者甚至能聘用中高階管理人才。無論是單一、少數甚至多位團結起來的農民老闆,具備和其他國家談外銷訂單的能力,成為一個有經濟力產業。 不過,這應該只是夢想而已,別太認真,就當作是鄉下農婦雖然很努力但仍能力不足的碎念吧。 延伸閱讀: 農民之聲:農業發展禁不起政策一再地劃錯重點(政

農民之聲:農業發展禁不起政策一再地劃錯重點(政策篇)

農民之聲:農業發展禁不起政策一再地劃錯重點(政策篇) 作者:吳睿娟,農業從業人員。文章為科技農報邀稿,已經得當事人授權轉載於部落格。 青農向總統請願:希望政府幫忙將農地上雜草清除後提供青農耕種。 一開始看到這請願,下意識反應「 哪來的天兵?連雜草都要政府幫忙處理」。正是有這些年來荒腔走板的農業政策,才會導致如此請願出現。農業跟許多產業一樣,是複雜糾結的鏈條,當農產量體夠大時,任何一個區塊切出來,只要做到專業都能帶來不錯利潤,更能有「專心做好一件事」帶來的最大效益。 光是「生產農作物」這件事,農民就得將大量環境、作物的知識數據與經驗值融會貫通才能獲利。在台灣的特殊環境,想再多一些收入,不是遇到天災價揚就是得自行產銷一條龍。銷售很簡單嗎?就之前在傳統市場短短四年實戰經驗來看,那根本是另項專業。 「農業,一個需要高度專門性的行業,這幾年卻被搞得像開心農場,不斷引導非專科業外人投入當小農老闆。」第一線改良場很用心開班授課,但如此數量龐大的小農老闆是怎麼輔導得完?每個又都有自己的主張意見,更多是連基礎功都沒搞懂就傻傻地一頭熱下去做,造成現在部分新進農民在收入方面都成問題。 怎麼消彌這些現象?農民的低利貸款、以及前兩年免還本金其實就已經是很大幫助,至少前兩年練兵收入不佳還能撐下去。但兩年後依然摸不著頭緒沒起色呢?沒有太多貸款壓力者大多重返職場,但若有貸款壓力的怎麼辦?自然汰換的退場機制在各行皆正常,單純就這行業不適合自身何必苦撐?只是在農業不知為何似乎就是個不能公開討論議題。 至於最核心的農業政策大方向到現在依然是團亂,一下南向、一下冷鏈、一下國家團隊外銷、一下有機、一下友善、一下4章1Q、一下整合為二章⋯⋯上頭開開記者會、笑笑拍個照、人人比個讚就收工,但身為農民還是看得霧煞煞,試問這些政策是用來寫口號消化預算還是讓人看農業笑話? 「選票考量政策導致台灣農業面臨一個逐漸走向死胡同的惡性循環。」一大堆小農老闆面臨請不到「穩定農業勞工」窘境,不管賺錢不賺錢都事必躬親,導致不敢擴張只能做小面積,更別說聘僱中高階農業人才根本不敢想。 延伸閱讀: 農民之聲:農業發展禁不起政策一再地劃錯重點(缺工篇) 文章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rueijiuan.wu/posts/155310230471065

電腦也會養牛,影像分析結合人工智慧,監測牛隻健康!

圖片
電腦也會養牛,影像分析結合人工智慧,監測牛隻健康! 編譯 林彥輝 / 編輯 柴幗馨、林韋佑 酪農業是需要大量人力的產業,清洗牛棚、擠牛乳和餵食等,這些例行事務佔據了酪農許多的時間。也讓酪農無法隨時監測牛隻的健康狀況。隨著從業人員高齡化的現象,降低產業的人力需求,是酪農經營的當務之急。 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團隊藉由影像分析與人工智能的監測技術,透過照相系統代替酪農的眼力,用影像分析,仔細觀察牛隻的一舉一動,除了解決酪農人力短缺的管理問題,也朝向高品質的酪農產業精進。 大阪大學產業科學研究所,八木康史教授主導的研究團隊,與日本酪農學園大學的中田健教授合作,將人類的走路的步行影像分析技術,應用在乳牛的健康管理。透過高精度監測技術,分析牛隻步行的影像,讓電腦自動分析牛隻的健康狀況,並調整榨乳量與飼料量,建立產業化的智慧農場。 蹄潰瘍、乳房炎、與不孕是酪農產業的三大常見疾病。牛蹄的健康若出現問題,輕則影響牛走路的姿勢,重則使得牛背彎曲和跛行,造成牛隻食慾下降或泌乳量減少,甚者還會引發各種疾病。因此,若能監控牛隻的健康狀況、及早發現異狀,才能避免上述情形發生。  一般而言,酪農可以用肉眼觀察牛背的彎曲程度和牛走路的方式,辨別牛隻是否有跛行的現象。然而,既有的檢查牛隻跛行技術,大多還是無法及早發現生病的牛隻 研究團隊在酪農學園大學的牛舍,建立智慧分析牛隻步態系統,能及早發現牛隻跛行:利用防水防塵的感應器,擷取牛隻步行的影像,分析影像特徵,透過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學習 (註) ,判斷牛隻的健康狀態。 大阪大學產業科學研究所的八木博士表示:「團隊合作創造了人工智慧運用在牛隻影像分析的開端。」未來的智慧牛舍系統包含:自動榨乳的機器與自動化餵食的機器人。雖然目前已經有酪農場採用這種硬體設備,但監測儀器的耐用度還需要加強與改進。 團隊的研究目標,是期望酪農能藉由自動化系統,即時調整牛隻的榨乳量和飼料量,兼顧牛隻健康管理與提昇乳品品質。 圖說:以大阪大學為首的研究團隊,開發了偵測乳牛跛行的系統,並取得專利登記。此項技術能克服以往檢查不易的困難。期待人工智慧影像分析技術能為酪農生產管理做出革命性的貢獻。 註:機器學習: 機器學習的目的不在於瞭解人類或動物的學習機制與過程,而是利用電腦的計算效能,對資料進行深度的剖析、區辨、判讀,實現

節氣話新聞-立秋

節氣話新聞-立秋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 1. 【農糧署「水稻保險」 桃園市加碼再補貼農友4成保費】 上月豪雨導致水稻產地受災嚴重。為協助農友分散生產風險,農委會農糧署與保險公司開發「水稻區域收穫農作物保險商品」,農友最低僅需自付 10 %的保險費,就能享有 6 成的保障,換算下來一成保費大約一公頃最多 3 百多元而已,以水稻平均生長需 120 天來算,大概一天不會超過 3 塊錢,對於水稻產量的保障也可以更完整。 桃園市政府為進一步擴大農友保障程度宣布加碼,將補助剩餘的四成保費,讓農友的保障程度達到 100 %,今年二期水稻保險各農會及產險公司目前只受理申辦到 7月底止,歡迎有興趣的農友踴躍至所在地農會投保。 2017/07/10 Hinet新聞 2.【台農發公司進駐農委會農業生物科技園區 攜手園區產業聚落強化臺灣農產品外銷出口競爭力】 行政院農委會表示,「台農發股份有限公司」已於本(7)月6日申請並獲核准進駐該會所屬農業生物科技園區(下稱農科園區),預計承租3公頃土地設置兼具農產品包裝、整理、加工及運銷功能,符合國際規格標準的「國際保鮮物流中心」,提供臺灣農產品分級、理貨、包裝、保鮮等一系列的完善服務,同時結合農科園區倉儲、檢疫及檢驗的一條龍進出口通關優勢,成為農民拓展國際市場的最佳夥伴,實質強化臺灣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 農委會指出,初期將以鳳梨、香蕉為主要品項,協助國內農民、出口業者進行農產品收穫後處理,以高規格的處理包裝,打造臺灣優質品牌形象,進而結合農科園區一條龍通關檢疫及出口優勢,外銷日本及其他新興市場。 2017/07/07 農業新聞 3. 【農委會:輔導新建溫室 提高補助】 農委會表示,農業設施興建完成率已經超過87%,其餘的農戶因為破損溫室裡有農作物,要等待採收後,才會重新雇工興建。農委會也輔導70多家溫室業者成立農業設施協會,也開了營建業者的訓練班,導入外部人力,農糧署針對新建溫網室的補助,也從原本的補助三分之一提升為一半。 農委會並推出六套設施標準設計圖樣之示意圖,供農民參考。一位中部農業界人士則表示,政府把責任交給協會,協會就必須針對設施結構安全,負起規畫的法律責任並簽核,結構安全需分級,哪些地區防風應該用哪個等級,分工需要清楚否則「錯誤的設計誰該承擔責

用辣椒誘捕線蟲!?法國農藝學家找到抗蟲辣椒品種,能有效捕捉土壤根瘤線蟲

圖片
輪作抗蟲辣椒,可有效防治土壤根瘤線蟲危害 編譯 柴幗馨 / 責任編輯 林韋佑 根瘤線蟲是園藝作物最頭痛的蟲害,一旦土壤遭受根瘤線蟲入侵,輕則影響作物根系發育,嚴重時導致產量驟減,這現象又特別出現在果樹類的高經濟價值作物。經根瘤線蟲肆虐後的果園,往往需要至少半年的藥劑防治,才能有效根除。在台南的楠興農場火龍果園,就曾經是根瘤線蟲的受害者。 阿賢是興楠農場的管理人之一,剛開始他想採取友善環境的農法,以草生栽培代替使用除草劑,因此刻意保留果園的雜草–馬齒莧,作為覆蓋作物的草相管理。然而鬆散的砂質壤土與馬齒莧,卻成為根瘤線蟲擴散的溫床。最終迫不得已,他決定以化學藥劑防治,還將果園內染病的植株全數清除後,重新以離土栽培才保住果園的產能。而這番心路歷程,阿賢也以科學論述的方式,詳細記錄在 楠 興農場的粉絲專頁 。 興楠農場的火龍果,是農友阿賢歷經多次挫折,與根瘤線蟲奮力一搏之後,才收穫的美味果實。 慣行農田固然可用化學殺蟲劑控制蟲害,但有機栽培系統尚無有效的防治方法。來自法國的研究團隊發現:利用輪作系統,將抗線蟲的辣椒與主要經濟作物輪作,便能以辣椒的根系「捕捉」線蟲,減少線蟲大幅擴散的危害。 過去研究顯示,帶有Me1抗蟲基因的辣椒雜交品系,在根部受根瘤線蟲感染後,根的表皮層會不斷增生,產生木質化的組織。而木質化的組織無法提供根瘤線蟲生長的營養來源,因此會讓蟲卵與線蟲被困在根組織內,最終死亡。 研究團隊透過一年三期,一共四年的田間試驗,測試輪作抗蟲辣椒對高粱、及園藝作物的病害防治效果,結果顯示:抗蟲辣椒不但能有效減少土壤中的根瘤線蟲數量,還能減輕農民在防治線蟲的人力負擔。 參考資料: Agr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cember, 2016   A resistant pepper used as a trap cover crop in vegetable production strongly decreases root-knot nematode infestation in soil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贊助 田裡有喵計畫 ,訂做專屬自己的農業知識電子報! https://www.flyingv.cc/projects/16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