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農民好困難?銷路與土地租約才是推廣真正誘因!

改變農民好困難?銷路與土地租約才是推廣真正誘因!

編譯 香香 編輯 柴幗馨
面對氣候變遷、稻米生產過剩、與糧食自給率問題,農委會祭出各項生產計畫,例如:「大糧倉計畫」、「水稻輪作計畫」、「國產非基改大豆轉作計畫」等。這些行之有年的栽培系統,卻總是「老調重彈」,年年都需要「再推廣」。如何吸引農民參與政府的農作物生產計劃?伊利諾大學的調查報告燃起一盞明燈!


農地開墾經常破壞了原始森林生態系統,為了降低農業對林地的衝擊,「功能性多年生作物栽培系統」便成為美國近年來大力推廣的重點項目。Multifunctional Perennial Cropping systems;,MPCs,以下簡稱MPC系統,是將喬木、灌木或草本作物種植在同一地,配合各自的特性設計出能夠獲利的栽種計畫。但是要如何說服經驗老道的農民,改變過去的開墾習慣,嘗試新的農耕系統,讓當局頭疼不已。
美國推行農業的森林生態保育,也面臨許多困難,如何說服農民轉變栽培系統,是伊利諾大學農學院的研究目標。


為了提高耕作系統的推廣效率,美國伊利諾大學開始了「為什麼農夫願意接受MPC系統」的調查研究。研究團隊調查了該州農民對於在MPC系統的看法,並使用人口統計學資料分析農民與其接受度的關聯性。

團隊將農民依其面對新事物的態度,分組分作六個組別,「樂於吸收新知組(educated networkers)」、「新創青年組(young innovators)」、經濟導向組(money motivated)、以及消極管理組(hands-off)。


研究顯示:「樂於吸收新知組」與「新創青年組」是最容易接受MPC系統的組別。其餘2組則在接受度光譜的另一端,較不願意嘗試培新的系統。但團隊意外的發現:比較不願意接受新事物的組別也有可能會改變立場。研究主持人Lovell表示:「如果他們徹頭徹尾都不考慮改變,我們就不會花這麼多精力分組。」

被歸類為「經濟導向組」的這群人,所做的決定與作物獲利程度有很強的關聯性。換言之,若以經濟因素作為切入點,向他們分析耕地中有哪些區域不適合種玉米和黃豆,並點出多年生種植系統能夠帶來的經濟利益,便能增加受試者嘗試MPC系統的意願。


團隊亦發現對新事物接受度高的組別,主要是出自環境保育的因素。 對於經濟導向族群而言,栽培系統中主要作物的市場價值,是影響轉作的誘因。例如大豆、玉米等能源作物、乾草或堅果等高經濟價值的作物,都能吸引農民轉作。另一因素是「土地的租用狀況」,MPC系統為多年生作物,無法在栽種當年採收,農地所簽訂的租用合約就必須要適用於長期的投資。地主可能會對混農林業和多年生作物的栽種有興趣,畢竟要讓長時間的栽種計畫回本,土地的租約必須要夠長。舉例而言,堅果成熟需要比較長時間,但如果種植一些只要3-4年就能達到盛產樹齡的果樹,就可以比較早開始回收成本。

伊利諾州作物科學系的學生,正在和一些對MPC作物有興趣的農民合作,以客製化模式提供農民適合各自土地的種植計劃。資訊缺乏、不了解有什麼新作物、新作物有什麼優點,也許是阻礙新事物接受度的原因。未來研究團隊會以銷售端為目標,提出比現在更好的作物選項,並且提供銷路、栽培時程與成本回收相關的資訊,增加願意實施新栽種系統的農民。

參考資料:What makes farmers try new practices? ScienceDaily, 14 March 2017
Identifying barriers and motivators for adoption of multifunctional perennial cropping systems by landowners in the Upper Sangamon River Watershed, Illinois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鈣與作物品質,進階篇】鈣肥怎麼挑?哪時後施?怎麼用?實習の植物醫生筆記

美國農學界呼籲:正視學術與農田的鴻溝,是科學家不可承受之輕

【鎂與作物品質】實習植物の醫生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