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s便當–1 活動側寫
Let's便當。火山爆發馬鈴薯 側寫紀錄 林韋佑/活動攝影 黃一中 Let's 便當的概念,是希望大家可以動手做便當,每天花一點點的時間準備帶去公司當午餐或是早餐,關心你所吃的食物;透過實際消費者的行動或是行為,翻轉台灣的農業危機。 藉由 大家一起「做便當」成為食農教育的推廣媒介,讓人們在生活日常的飲食不只是吃飽,還要吃健康、吃一種生活態度。 同時,也 期許《科技農報》可以將農業的相關資訊更透明化,轉換成大眾能接受的方式,讓大家能夠更關心台灣的農業、關心自己所吃的每一口飯、每一道菜。 在霸王寒流來襲之後,那是週末久違的陽光,星期日的早晨。或許是被窩太舒服了,大夥兒有點姍姍來遲,工作人員們急忙打電話給還沒有出席的夥伴,而活動總算在10:20左右正式開始。 科技農報創辦人-阿柴,稍微講解當天的活動流程,並請出席的夥伴簡單的自我介紹,好讓彼此先熟悉一下,算是暖身活動。 接著就是農業青時代的粉絲團負責人,也是今天Let’s便當的大廚-李承浩,為參與便當的大夥兒解說:關於食材的選擇、料理的步驟和過程。 承浩幽默地說,為了讓活動可以很順利的進行,他這兩個多禮拜的餐桌料理都少不了這一道菜。 Let’s 便當的概念,是希望大家可以動手做便當,每天花一點點的時間準備,帶去公司當午餐或是早餐,關心你所吃的食物;透過實際消費者的行動或是行為,來翻轉台灣的農業。 在承浩介紹完以後,旋即到了大家動手做的時間。男生因為只有兩個,又分成兩組活動,所以恰好就一組一個男生。主辦單位,也就是科技農報的主要團隊,還很用心的準備了有獎徵答的小禮物,包括很高級的公平貿易咖啡豆、公平貿易即溶咖啡、小魚乾、香腸、玉米罐頭。 配合著Bassa nova的音樂,現場有一種小家庭的溫馨感,因為每一組的成員大概在7位左右,就很像小家庭,有人負責清洗食材、有人負責切、有人負責回答主辦單位準備的問題好為組員謀福利,大夥「一起」的感覺,就很像一家人。 料理的食材包括馬鈴薯、花椰菜、番茄、洋蔥、青椒、蛋、雞胸肉,以及起司絲。選擇的每一項食材都可以說出個所以然,好比馬鈴薯很營養、價格又便宜,是澱粉主食(糧食作物)之一,也可以避免讓有些對小麥過敏的人,作為替代的主食。而花椰菜、番茄除了健康之外,也為了配色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