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 生態= 生態農業,跨界結合的農創科學 編譯 李承浩 / 編輯 柴幗馨 農業(Agro)+ 生態(Ecology)= 農業生態(Agroecology),跨界結合的新創科學。 生態農業學,是一個以當地生產者為主體,融入農業科學與在的傳統實作經驗的整合性科學。 其理念為:減少農業操作導致的環境污染、支持環境保育、以及提升環境承載力,達到減少氣候變遷對糧食的衝擊,並且保障人類糧食安全的目標。關鍵在於:掌握糧食生產來源,就有權力決定資源分配。 永續農業與全球糧食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在2014年的「國際生態農業與糧食營養安全研討會」 (註1) ,對聯合國農糧組織 (註2) 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肯定農糧組織對生態農業研究的貢獻。有鑑於持續惡化的糧食危機、農村貧窮的困境、氣候變遷、乾旱與水資源短缺等等,各種綜合型的農業問題。專家們呼籲國際社會應該從生態農業學著手,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生態農業學是一門跨領域的農業科學,橫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 整合了生態學、農藝學、政治學、經濟學與社會學等多方領域, 這樣的特性,不失為一帖全球糧食與農業系統危機的良藥。其中包含一系列實際操作過程,也可以是一項爭取糧食所有權與糧食正義的社會運動, 結合農業與社會科學,專門探討如何決定糧食與農業的分配與程序正義,這樣攸關生存的重要議題,而這樣的發展策略方向,也能夠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 為了解決現今農業與糧食系統所面臨的危機,包括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許多國際機構正在從不同角度找出解決方案。除了生態農業學之外,世界銀行選擇推動智能農業 (註3) 與永續的集約化農業 (註4) 。然而上述兩種新的農業概念目前仍然模糊,容易被有心人士誤導或濫用。 專家們呼籲FAO和其他國際組織,持續關注這次研討會的決議。並且以聯合國為中心,向外推廣生態農業學的發展策略,才能應變氣候變遷與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這些生態農業的策略,未來將成為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的政策研擬基礎。同時,也是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 (註5) 以及永續發展相關研討會的焦點。 註1:國際生態農業與糧食營養安全研討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groecology for Food and Nutrition Security),由聯合國農糧組織舉...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