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洞察 AgriINSIDE 】種間情:解開好品種身世之謎

鳳梨、芒果、火龍果是夏季的大宗果品,儘管於菲律賓、泰國與印尼都有生產這些水果。但是大家可能會問: 「為什麼臺灣水果比較好吃?」 「因為臺灣有自己育成的好品種」!而優質的「父本與母本」是好品種育成的開始,透過育種家的「牽線」,將不同品種進行「種間雜交」,進而孕育出優質後代品系。藉著一年一度的情人節,農業洞察帶讀者解析「臺灣水果的種間情」。 遠渡重洋 芒果的異鄉戀 俗稱芒果之王的 「金煌芒果」 ,是由源自印尼的 懷特(White) 品種當作母本,與父本 凱特(Keitt) 芒果雜交後選育的子代。金黃色果皮是來自媽媽懷特的特性,而果肉則是遺傳到爸爸的風味,香甜細緻又綿密。而促成這段戀曲的育種家,就是臺灣芒果育種的傳奇-黃金煌先生。 鮮紅欲滴的 「玉文芒果」 ,則是以金煌芒果當作母本, 愛文(Irwin) 芒果做父本雜交後的子代,玉文芒果兼具討喜的紅色外觀與細緻甜香的果肉,抗病性又比愛文品種強,廣受農民與消費者的喜愛。這段延續金煌芒果的異國戀史,則是臺南玉井的郭文忠先生 早在1900年代美國芒果產業就開始進行商業育種,大家熟知的愛文芒果其實是美國佛羅里達州「Tropical Acres Farms」農場在1940年代所育成的品種,同一年代的知名品種還有風味偏酸的凱特芒果,這兩個品種在1954年被臺灣農復會(現在的農委會)引入育種體系並進行栽培推廣。 (備註:懷特品種係日治時期由日本政府由印尼引進之芒果品種) 鳳梨女的ㄈㄈ尺(異國浪漫史) 「鳳梨會咬舌」是早期長輩對鳳梨的印象,1980年代以前市面上臺灣鳳梨多半是加工使用的 「開英品系」 ,風味偏酸、果肉纖維粗、鳳梨芯也不適合直接食用。 在1990年代農試所由國外引入風味特殊的Rough品種,並將開英種作為母本,育成了具奶香味的臺農17號,也就是耳熟能詳的金鑽鳳梨。與開英種相比,金鑽鳳梨香甜、果肉細緻不咬舌,產量與品質穩定適合出口銷,2000年後已成為臺灣鳳梨的主要栽培品種。 2010年以後隨著國內消費需求漸增,農試所陸續推出具特色的品種,例如適合冬季採收的冬蜜鳳梨、顏色乳白色的牛奶鳳梨、具特殊香氣的香水鳳梨、甚至還有桂花香氣的金桂花鳳梨。 火龍果的紅粉愛戀 火龍果市場早期以白肉果占大宗,1983年由民間自行引入具有甜度高、果肉具紅色「甜菜紅素」的紅肉品種,並將其與白肉品種進行雜交產生商業品種。 由於火龍果的雜交技術門檻低,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