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人週報1121-1127
台灣農人週報1121-1127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 雜糧復耕與增加稻米消費量是近年來政府提升糧食自給率的策略。台灣人的主食不再以米飯為大宗,取而代之的是小麥、大麥等麵食與麵包。推廣米麵包,便能在國人的飲食習慣中,替白米多創造消費需求。而大豆、紅豆等雜糧作物機械化耕種,也是增加糧食自給率的手段。「消費型導向的生產計劃」正在替台灣農業尋新的希望。 1.【新鮮品質高 非基改國產大豆搶市】 行政院農委會積極輔導農民契作非基改大豆,在每年11月天氣逐漸轉涼時收成。農糧署南區分署指出,國產大豆保有新鮮營養成分,是消費者購買大豆產製品的最佳選擇。 農糧署南區分署分署長姚志旺表示,大豆為黃豆、黑豆及毛豆的統稱,大豆營養價值高,用途及需求很廣;豆漿、豆腐及豆皮等大豆產製品已為國人普遍接受。現在還有業者開發出大豆豆奶、毛豆霜淇淋、毛豆麵包及烘培福豆等產品,使大豆產製品更加多元化。姚志旺表示,國人對本土農產品的需求和信賴,是增加台灣農業產值的原動力。消費者選購大豆產製品時,可認明原料為國產非基因轉殖大豆。 2016/11/23中時電子報 2.【百事食品宣布持續在台投資 60%使用台灣在地馬鈴薯】 跨國食品企業集團百事公司今天宣布將持續在台投資,台灣百事食品總經理黃珮婷指出,目前樂事洋芋片60%都是使用台灣在地的馬鈴薯,並和台灣百戶農家攜手打造高品質的馬鈴薯,也是台灣目前唯一零食品牌從農田到店鋪的美味。黃珮婷指出,為持續實踐深耕台灣及支持台灣農業發展,樂事洋芋片這次則是特別和長期關心台灣農業的SUPER BUY合作,推出「樂事聖誕小農樹禮盒」,並首創洋芋片跨界在地農產品入菜,邀請知名主廚劉韋彤Joanna以洋芋片和台灣在地農產品設計食譜,讓消費者在家就可以輕鬆DIY。 2016/11/22 聯合新聞網 3.【氣候轉涼預防豬隻下痢 豬農戶強化生物安全防護措施】 行政院農委會畜衛所表示,仔豬的消化道健康影響生長性能,從出生至離乳階段是哺乳仔豬腸道最為脆弱之時期,容易受到外在環境改變或病原感染而引發下痢。隨著節氣改變,氣溫下降,又到仔豬下痢發病的高峰期。因此,該所呼籲養豬農民要降低仔豬下痢之發生,進而提升仔豬育成率與生長性能。 豬流行性下痢與輪狀病毒感染等目前則無疫苗可使用,畜衛所籲請養豬農民強化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