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人週報1012-1016(食安生活篇)

台灣農人週報1012-1016(食安生活篇)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陳思昀


I. 食安生活

1.【接連風災逼蔬果漲價 農委會祭四大措施因應】

主計總處7日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指蘇迪勒、杜鵑颱風接連來襲,導致國內蔬菜、水果價格攀升;農委會則證實該情況不假,強調未來除輔導產地儘速復耕外,將祭出釋出冷藏蔬菜、推出平價蔬菜、供應冷凍蔬菜、進口蔬菜調節等四大措施,藉此穩定市場供需。農委會打算藉由進口蔬菜及早供應市場需求,目前已請財政部協助,盼加速農民團體自行進口蔬菜通關作業程序。 2015/10/08ETtoday 新聞雲


2.【農委會推國產雜糧 替代進口】

農委會自2013年起推動稻田及休耕農地轉作國產大豆、小麥、硬質玉米等替代進口大宗雜糧作物,至今年8月底止,產量達5.7萬公噸,國產雜糧健康、營養、低碳足跡之優點,國人可多選購。

農委會表示,未來5年內將積極針對抽用地下水灌溉區、沿海再生稻區、二期作稻作低產能區及黃金廊道等處,加強輔導農民團體及專業農戶投入硬質玉米、大豆、小麥、甘藷及落花生等雜糧契作生產,並持續投入所需經費與技術,除建構國內雜糧產銷體系之外,也以產量倍增為目標,提高國產雜糧自給率。
2015/10/10聯合報


3.【台灣農業靠賣點 觀賞魚帶動周邊產業40億商機】

農委會12日召開「2015年觀賞魚博覽會展前記者會」,主委陳保基表示,台灣農業必須以「賣點」取勝,觀賞魚可帶動周邊飼養設備、循環系統、造景、過濾器、燈光、飼料等產業,堪稱責無旁貸;該展覽今年首度移師高雄,除貼近南部養殖重鎮外,也有幾分替屏東農業生技園區造勢味道。

陳保基指出,台灣農業無法以量取勝,只能靠品質、特色,而台灣周遭具有豐富生物多樣性,業者的創意十足,才能屢屢利用生物技術、創意,發展出獨步全球的產品,「我們希望觀賞魚博覽會在未來發展,可以向蘭展看齊,成為亞太的中心。」
2015/10/12 ETtoday新聞雲


4.【颱風延遲災害 稻作屢見空包彈】

9月28日襲台的杜鵑颱風造成結穗期稻作泡水災情,農民陸續反應出現因授粉不全結出「空包彈」現象,面臨歉收窘境,立委翁重鈞13日邀集農糧署實地勘查延遲性災害,由於目前縣府統計災損金額1億5000萬元,距現金救助1億8000萬元還有段差距,翁籲受災農民盡速提出申請,以免影響權益。 2015/10/14中時電子報


5.【台灣正茶油正式命名 準備與世界接軌】

茶油在民間已是眾所皆知的一種好油,是將油茶樹所生產的油茶籽,採下、曬乾、脫殼及膜,再壓榨出來的一種植物油,可以直接喝,可以炒菜及料理用,更可以拌麵吃,由於產量不多,使用很不普遍。為打響湖口鄉─台灣正茶油品牌,增加農民收益。10月12日新竹縣長邱鏡淳親至長安村北窩路旁的茶樹區推廣「台灣正茶油」,大力推銷「正港」茶油,並表示新竹縣政府將與各農會協助推廣,讓休耕農田做更廣泛運用,並讓正茶油行銷國際。 2015/10/13新浪新聞網


6.【廣設道農市集 小農蔬果進駐國道休息站】

農委會農糧署出奇招,本周六(10月17日)起在11處國道服務區設置「道農市集」,初期先推小農生產的當季水果,如百香果、哈蜜瓜等。農糧署將於每周六、日在中壢站、湖口南(北)站、泰安南(北)站、西螺南(北)站、古坑站、東山站、關廟南(北)站等11處國道服務區,設置共26個市集攤位,小農可上農糧署官網報名參加,原則上各攤位會依不同產季,由不同的農民擺攤,價格由農民自訂,農糧署不干涉。 2015/10/15蘋果日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鈣與作物品質,進階篇】鈣肥怎麼挑?哪時後施?怎麼用?實習の植物醫生筆記

美國農學界呼籲:正視學術與農田的鴻溝,是科學家不可承受之輕

【鎂與作物品質】實習植物の醫生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