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0的文章

【農業洞察AgriINSIDE】 •「蔬果價格分析」 看數據的4要點!

圖片
【農業洞察 AgriINSIDE】 •「蔬果價格分析」 看數據的4要點! 數位農業時代來臨,「農業數據分析公司」雨後春筍般冒出,如何在農業大數據裡成功「淘金」?生物統計與詮釋數據決定成敗。數據(資料源)是否實際反應產地現況?還仰賴經驗豐富的領域專家(domain expert)做出適當的詮釋之後,才能賦予數據的產業價值。 臺灣目前的農產品價格分析工具,其資料源大致可分為三種,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批市行情站)、農產品產地價格查詢系統(產地系統)、第三是各家公司自己建立的情報網。網路發達的現在,「蒐集農業數據」已不是問題,如何解讀、怎麼看數據?大眾不妨掌握四大要點,嘗試從大數據中掏金! (一)資料源是否代表市場價格 「作物產量、批發市場交易量、進出口量」是三個價格指標的評估因素。 舉香蕉為例,2016年(105年)臺灣香蕉產量約25萬7千多公噸、外銷為1585公噸、批市交易量約3萬1千公噸。換句話說:臺灣香蕉以內需為主,其中1成進入批發市場,9成不經批市而是走盤商、行口或貿易商。 從統計數字來看,批市交易價格僅能代表國內1成香蕉價格的市場狀況。但大型收購者往往參考批市價格(尤其是北農)採購農產品,因此根據經驗(產業文化)批市價格仍然具有指標性。 (二)批市平均價格不是唯一指標 判斷價格分析是否具有參考性之前,得先了解目標品項的價格資訊是否有地域性差異,才能做正確的判讀與決策。 批市價格、出口價格、農會收購價格是臺灣國內較容易取地的價格資訊。由於國產香蕉大多為內銷,因此可以忽略出口價量對國內價格的影響。以109年「香蕉批市價格」資訊為例,台中批市占總交易量的25%、三重約20%、台北一與台北二各自約12.5%。 圖片來源:  當季好蔬果 「台北一(批市)雖然是價格指標,但價格是否可對應臺中批市(或所有批市價格)?可能還需要考慮交易量因素。」 通常大宗果品北中南三地的漲跌起伏會一致,但一些地域性明顯影響風味的水果(例如鳳梨),就常出現個別地區價格特別低的狀況發生。 (三) 農產品特性,決定價格分析服務的「直接受益者」 〔「為什麼批市價格這麼低,量販店卻賣這個貴?」是典型錯誤解讀資料的案例〕 農產

【農業洞察 AgriINSIDE •水果怎麼賣?評測全台4價量平台

圖片
數位農業時代來臨,許多新創公司紛紛發佈自家「農產品價格預測」的服務與產品。科技農報盤點了臺灣3個好用的農產品價格分析平台,分析各自特色與讀者朋友們分享!這些平台包含農委會的網站、民間公司的網站與社群軟體機器人,三者都是結合了政府開放資料與資料科技的新興數位農業服務案例。 「價格預測」早已不是新概念! 臺灣農糧署早在2004年就啟動了農產品農情預警機制,透過農試所提供的航拍資料評估作物栽種面積與當季產量。早期這些情報大多刊登在紙本中文期刊「農政與農情」,網路上僅有PDF檔,沒有網頁版的書目資料。這種「看似開放卻又讓使用者找不到資訊」的狀態直到近幾年才改善,現在大眾終於可以在網頁上找到當月的大宗產品產量預測資訊。 農糧署農情預測網站  https://www.afa.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892 1. 「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政府開放資料重要里程碑 西元2000年我國鼓勵政府機關資訊電子化(e化),因此催生了「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藉助網絡工具讓批發市場的價格公開透明化,而資料格式完整且容易對接的特性,更是開發者們樂意使用的重要成功因素。儘管網站資料視覺化的品質不夠優良,例如使用者匯出資料時,介面操作不夠直覺性,圖表呈現方式過於死板,但資料格式統一且具有商業價值,可說是開啟數位農業服務的重要里程碑。 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 http://amis.afa.gov.tw/main/Main.aspx 2. 「當季好蔬果」資料視覺化的先鋒 西元2007年菜土菜金的農民生計議題發燒後,開始有資料工程師將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的資料延伸應用,讓不熟悉資料分析的使用者也能運用價格情報。開發人員建立價格的數據模式並搭配演算法分析,建立了「當季好蔬果」。網站整合農產品批發市場與末端市場行情,提供消費者、採購商、與農民每日的價格資訊,並用清晰易懂的資料視覺化技術,讓使用者即時掌握價格情報。 當季好蔬果  https://www.twfood.cc/ 3. 「農產業資訊共通平台」產地導向的價量分析工具 2020年高雄農業局發佈了「農產業資訊共通平台」,主打農業地理圖資與農產情報的綜合性情報站,平台價格分析功能是使用微軟的圖像化套件(Po

貓咪傳染武肺?專家籲飼主勿恐慌

圖片
貓咪傳染武肺?專家籲飼主勿恐慌 武漢肺炎(學名:新冠肺炎 Covid-19)疫情儼然成為世界性災難,重災區美國紐約市在4月6日傳 出「動物園的老虎疑似感染武漢肺炎」。而四月初中國科學家發現:貓科動物比其他動物例如犬科、雞、豬與鴨相比,比較容易感染冠狀病毒。 消息傳出引發全球「貓奴」的恐慌,究竟家貓會不會成為防疫的「破口」?美國病毒學家在頂尖期刊網站「自然」做出評論:「尚未有科學證據顯示貓科動物傳染武漢病毒(新冠病毒)給人類,飼主不必恐慌。」 中國研究顯示貓咪容易感染武漢肺炎病毒 2020年4月1日中國哈爾濱研究所發表「冠狀病毒(SARS-CoV-2)在寵物與禽畜動物的傳染性」 研究,結果顯示:以人為方式在不同種動物鼻腔中接踵冠狀病毒(SARS-CoV-2),貓科動物相較其他動物如雞、豬、鴨與狗等,比較容易感染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病毒屬於冠狀病毒之一)」。此外中國團隊也聲稱:受感染的貓咪會以飛沫方式傳染病毒給其他2隻貓咪。 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的病毒學家Linda Saif表示:飼主們不需恐慌,因為中國的研究是在實驗室進行測試,且試驗動物的樣本數量不多(傳染實驗的樣本數只有3隻貓)。此外實驗方法沒有模擬現實生活中人與動物的互動狀態,更不用說研究者是接踵了極大量的病毒在動物身上,正常生活環境不太可能有這些感染條件。 受感染的貓咪沒有出現武漢肺炎症狀,傳染可能性不大 Saif博士也提到:「受到冠狀病毒感染的貓並沒有出現症狀,這表示病毒藉由貓傳染給人的可能性不大。該篇研究也沒有說明試驗中的三隻貓的生活環境,很可能未感染的貓咪是因為接觸了帶有冠狀病毒貓咪有的尿液或糞便,才被誤判為感染冠狀病毒。」 香港城市大學傳染病學專家則認為:「哈爾濱研究所的結果固然可參考,但「貓」絕對不是病毒傳染的主要媒介,人傳人才是武漢病毒的主要傳染模式。」 目前全世界傳出寵物感染武漢病毒的報導案例不多,僅有比利時(貓)與香港(貓與狗),雖然有了中國的研究報告可參考,但這篇文獻目前還沒經過同儕審查,仍需更多數據來支持「寵物會傳染冠狀病毒給人類。」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US CDC)則建議大眾:「為了防範疫情擴大,感染者應減少與寵物接觸的機會,當然也不要對著寵物咳嗽、讓寵物舔頰、甚至和寵物共同飲食。」 參考文獻 紐約動物園老虎染武漢肺炎 疑無症狀保育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