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人週報1024-1028

台灣農人週報1024-1028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 颱風走了,為什麼10月菜價還是貴?蔬菜價格高居不下,為了平息民怨,政府大動作抓「菜蟲」。然而菜價恨天高的原因真的是「菜蟲」嗎?9月中旬開始連續兩個颱風,莫蘭蒂與馬勒卡接連重創南臺灣蔬菜生產區。農民在復耕之餘,還要忙著申請農損補助,但流程還沒跑完9月底又來個梅姬颱風。梅姬颱風帶來的強陣風,讓全台溫室歪的歪、倒的倒,更別提才復耕完成的田區。 重建溫室所需要更多的農業設備與時間,比方溫室鋼骨、覆蓋在土讓上的生物膜、以及肥料與種苗等。一般而言蔬菜生長期約1-2個月,從復耕完畢、溫室重建、到葉菜採收,至少需要2-3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其實農損的民生影響往往是緩效性的陣痛,問題的核心是:如何加強國產葉菜的收穫後儲藏設備,並設計適當策略來穩定風災後恨天高的菜價,而不是抓菜蟲。 1. 【提供優質台灣米 3800門市力挺】 農糧署為鼓勵餐飲業者多使用台灣生產的稻米,讓消費者能快速辨識食用道地好米,推動「台灣米標章」,2年多來全國已有包括餐飲業、流通服務業及旅宿業者等67家響應,旗下約3800家門市使用台灣米標章,糧商及業者強調「力挺自己的農業、自己的農民」。 芳榮米廠執行長黃麗琴和佳鄉美食館老闆娘李燕純說,白米飯絕非餐桌上的配角,而是主食,好不好吃差很大,很可能因為白米飯不好吃,流失客源。農糧署南區分署副分署長黃怡仁說,為了推廣國人多多食用米食,因應外食人口增加,推出台灣米標章,也推廣米製加工品如米麵包、米麵條,讓民眾食用更加方便。 2016/10/28 聯合報 2.【產量高抗病強 在來米新品種發表】 台中農改場經過長期育種,昨天發表「台中秈一九七號」,以「台中秈十七號」為母種,引進國際稻米研究所的特定品種雜交,經過育種栽種多時,它所做出的粿或粄條,Q彈有勁,顏色晶白,品種具有十足競爭力,極有可能取代原來的「台中秈十七號」。 農改場長林學詩說,「台中秈十七號」做成的純米製品,口感軟爛、顏色帶點褐色,為了克服缺點,店家常會加入其它米種或澱粉。負責育種的助理研究員王柏蓉說,新的品種還具有產量高、抗病強、不易倒伏等優點。農民若對該品種若有興趣,可於向台中場洽詢,而今、明兩天剛好又是台中場的年度成果發表會,名為「永續農業、花漾年華系列活動」,展示多項研究成果,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