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綠色革命?餐桌上的CRISPR玉米,即將問世

第二次綠色革命?餐桌上的CRISPR玉米,即將問世 編譯 柴幗馨 / 編輯 林韋佑 世界第四大種子公司-杜邦,宣告他們正以最先進的生物技術-CRISPR-Cas9(讀音:crisper-cas nine) 基因編輯,研發新的玉米商業品種。這種以基因編輯技術生產的雜交玉米,美國食藥署認定與傳統育種方式生產的玉米無異,人吃了沒有健康疑慮,也不需要經過基改作物的法規就能上市,而杜邦公司預計在2021年上市販售。 杜邦公司總經理表示:新的基因編輯技術,能將人類在過去90年來有關玉米的科學研究成果,徹底地應用在雜交玉米種子的生產系統。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作物,也作為飼料用。由於其富含澱粉,精煉後的玉米澱粉,是食品加工業主要的原料。利用基因編輯技術,能夠更方便的改進不同玉米品種的澱粉含量。如此一來,除了提高玉米的品質與售價,也能減少玉米澱粉業者在精煉過程的成本。 基改作物最讓人詬病的問題在於:基改作物的染色體組都會帶有外源DNA片段。比方說抗蟲的基改玉米中,染色體帶有不屬於玉米的BT桿菌基因(讓玉米可以抗蟲的基因);又或者在基改大豆中,帶有非大豆的抗除草劑基因。這些外源基因片段,往往被質疑可能增加生態環境的風險。 而新一代的基因編輯技術,不但可以改變基因序列,又能產生不具外源基因的農作物,因此對比於現行的基改技術,基因編輯的作物對環境的影響相對風險較小。 圖說:CRISPR技術的原理。 先以基因改造技術,將基因編輯系統(外源基因)轉殖進作物中,讓作物自行產生具有變異的基因序列。經過自交之後,由於外源基因可能會從染色體中分離,因此有機會得到沒有外源基因、但基因序列卻發生改變的子代,也就是「非基改的」基改作物。 美國農業生技重要研發單位,Boyce Thompson研究所的助理教授表示:美國衛服部認定CRISPR作物與傳統育種的作物無異,且不需要受基改法規的管制。這代表CRISPR技術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不論是作物育種、甚至在食品加工層面的應用,都非常具有發展潛力。 負責審核基改作物的美國農業部表示:以CRISPR技術的基因工程作物,不適用於現在的基改作物(GMO)法規。同時,掌管食品安全風險的美國衛服部也認為,以CRISPR技術產生的基因編輯玉米,實質上與傳統育種的玉米相同。 換言之,這些以CRIS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