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人週報1128-1202

台灣農人週報1128-1202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

台灣擁有美食王國的美譽,但我們的食品加工管理法規,卻只適用於大型食品廠商。小農加工、家庭工廠無法可管、也無例可循。大小規模加工必須分級管理,才能讓小型生產者在合理的規範下進行加工。評估加工品的風險高低,限制特定食品加工的權限,才能保障消費者的食安權益。而加工商的自主管理,更是維持衛生生產線不可或缺的要素。農業倚賴加工才能提高產值,如何替小型生產者量身訂做法規,需要需要跨部門的協商才能解決問題。




1.【林揆:積極推動農業現代化 以雲林為新農業大糧倉示範據點】

為讓國人享用更多在地食材,帶動稻作生產轉型,行政院長林全26日至雲林訪視「大糧倉計畫」辦理情形。林院長表示,要振興台灣農業,就要引進年輕人、新方法及生產環境,推動農業現代化。過去的土地劃分造成農業發展障礙,將土地整體運用,才能解決農業最基本問題。此外,政府除了希望農民種植稻穀之外,也能種植雜糧。

我國可以耕種具特色和高價值的雜糧,與國外做出區隔,使我國農產品更多樣化。林院長也指出,土地的重新規劃、整理和利用非常重要。農委會所提的保價收購制度,希望為農民創造另一項選擇。最低補貼制度也期望使農民可選擇具高經濟價值作物。政府提出多項作法,希望將來讓年輕人選擇投入農業,台灣農村才會有希望。 2016/11/26 中華民國行政院




2.【溫控免費 紅龍果園種這5草冬暖夏涼】

為幫助果農穩定生產力,降低成本,農委會台東農改場為紅龍果園找到天然免費溫控的撇步,只要混種蠅翼草、馬蹄金、怡心草、金腰箭舅及匍根大戟等5種草,可讓土壤冬暖夏涼,提高肥力,抵抗環境劇烈變化。

作物環境課助理研究員黃文益指出,果園種草原本就有利土壤產生冬暖夏涼作用,並提高肥力,進而抵抗環境變遷,農改場循此找出最佳植草組合,要讓果農得到最好的溫控效果,助益果樹生長。此外,種草還能提高土壤肥力,有機質含量提高約0.7%到1.3%;有效性磷含量則是每公斤提高約122到187毫克。至於栽種人力,台東區農改場測試估計,種植初期所需的人力較多,每月每分地約需40工時;只要成園後,雜草不易入侵,管理工時驟減,每月每分地僅需4工時。
2016/11/26 中央通訊社




3.【東台灣首例 畜牧糞尿轉施肥】

花蓮縣振興牧場、曹其清牧場、徐錦堂養豬場等3家畜牧業創東台灣首例,通過沼液沼渣申請計畫,畜牧糞尿不再是廢水,可作為澆灌農地的天然肥料。花蓮縣環保局長饒忠今天表示,民國105年起,透過推動沼渣沼液畜牧糞尿作為肥分使用,逐步降低高濃度有機物廢水嚴重污染河川環境,改變畜牧業過去排放大量廢水、廢棄物的刻板印象。

花蓮縣環保局表示,目前3家業者合計飼養豬隻約1500頭,可澆灌逾10.4公頃的農地,澆灌作物以狼尾草、果樹、稻米等農作物為主,每年約可節省208包台肥5號化肥,換算一年可節省約新台幣6萬元肥料費用支出,削減生化需氧量(BOD)約876公斤、化學需氧量(COD)約6570公斤、懸浮固體(SS)約1642公斤,將有效降低河川污染負荷量。
2016/12/01 聯合新聞網




4.【台灣鯛外銷寒冬 業界擬拓內銷】

台灣鯛外銷受挫,價格低迷,盤商收購價遠低於成本,業者賣魚不賺反賠,苦不堪言。南瀛養殖生產協會昨天舉辦研討會及台灣鯛料理品嘗會,建議會員降低飼養量,共度市場寒冬,也希望能打破國內消費者對台灣鯛的刻板印象,開拓內銷市場。研討會中,針對產銷失衡、養殖管理、行銷推廣進行討論。

周志亮表示,外銷受阻、內銷市場低迷,台灣鯛產業正面臨嚴峻考驗,政府於補助之外,更應落實養殖管理與登記,在不干涉自由市場的前提下,做好總量調節,並建議業者降低養殖密度,改善養殖技術,提升台灣鯛的品質。台灣鯛協會理事長陳連益也建議透過宣傳行銷,擴大國內銷售市場,並與外銷國持續談判降低關稅。
2016/12/01 自由時報




5.【植菌發酵 興大成功開發麝香貓咖啡】

國立中興大學教授楊秋忠與名門易理國際公司合作,歷經8年開發,擷取麝香貓咖啡生豆中的益菌,經植菌發酵研發成功,不須採集動物排泄物,就能達到相同風味。

楊秋忠從實驗室擷取生豆中的益生菌,純化、培養,經DNA鑑定並繁殖成功,再由2人進行植益生菌發酵研發,模擬麝香貓體內消化發酵,改變益生菌的比例,實驗不同比例的益生菌及改變發酵時間,再加上烘豆技術,讓麝香貓咖啡產生栗香、杏仁、榛果等多達10多種自然香氣。已申請美國、中國、台灣多國發明專利,同時經SGS檢驗農藥檢測及赭麴毒素均為零。目前已成功研發採用台灣在地台中市東勢區、南投縣國姓鄉、雲林縣古坑鄉、屏東縣大武山種植的精品咖啡豆,生產頂級麝香貓咖啡,投入台灣農業推廣。
2016/11/29 中央通訊社




6.【滿州黑豆宛如「黑金」 翻轉農民生活】

滿州鄉農會早年僅靠著牧草,農產品知名度低。有「滿州黑豆教父」美稱的陳清木接手農會總幹事後,8年來農會及農民獲利快速,黑豆產值提昇4倍,日前再獲農委會評定績優總幹事,他期盼持續用黑豆幫滿州農民改善生活。

滿州有機黑豆的知名度響亮,除了供不應求的黑豆醬油,與生技公司合作的黑豆面膜、精華液、沐浴乳、洗髮精等產品也頗受歡迎,目前滿州鄉農會正研發炒熟黑豆,準備搶攻養生黑豆茶市場。陳清木表示,早年牧草產業遇上颱風季節,總被洪水沖刷的滿是污泥,影響品質及價格,農民辛苦整年獲利有限,農曆8月至農曆年前收成的黑豆,剛好避開颱風雨季,讓農民減少損失、增加收入,未來會持續推廣,朝設立黑豆觀光工廠的方向努力。
2016/11/29 自由時報





7.【產銷履歷、生產追溯大不同 誤用要罰錢】

「產銷履歷」跟生產追溯、QRcode等不一樣哦!農委會特別強調,有媒體常混淆使用,但「產銷履歷」才有提供詳實、嚴謹的生產紀錄及查詢服務,並驗證,若業者因此混用將罰款。

農委會企劃處副處長黃振德指出,他發現媒體報導嚴重混淆「產銷履歷」、「生產追溯」、「QRcode」等用詞的情況,恐怕影響生產者錯用,遭致受罰;也會讓消費者在消費時,認知錯誤。他強調,生產追溯、QRcode可查生產來源,但前述「產銷履歷」等標章驗證,則不只如此,更重要的是透過驗證稽核、檢驗等機制,把關產銷作業兼顧食品安全與環境永續功能。他呼籲各界正確使用各種名詞,若是業者違規使用前述標章用詞,將被處新台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
2016/11/26 中央通訊社





8.【小型農食加工 只能做不能說?專家建議 GHP法規分級管理】

在台灣,有不少小農投入手作生產,將農產品進行不等程度的加工,製作成果醬、果乾、醃漬菜、果汁等食品;然而,小農一旦從事農產加工、產製食品,就要受到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HP)管理。

加工應該分級管理處理,按照平等、比例原則分級管理其製程相關衛生規範,「食品業者基本應該達到的標準,不是最高標準,必須按照規模、影響程度制定不同的要求。」前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謝馥如也表示,對小型生產者來說,「自主管理」還是第一優先。而食品加工博士羅揚銘強調,必須建立「風險為主」的管理態度,區分出高風險、低風險食品加工權責;更表示,抓出不同產品製程的關鍵風險點,也能讓小型生產者更精確掌握工作重點,加以管理。身為食品主管機關的食藥署當日也派員參與論壇,食藥署技正江阡琦表示,GHP確實有調整空間,但要如何調整?怎麼調整才能有利小型生產者執行?則還需要帶回署內討論。
2016/12/04 上下游新聞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鈣與作物品質,進階篇】鈣肥怎麼挑?哪時後施?怎麼用?實習の植物醫生筆記

美國農學界呼籲:正視學術與農田的鴻溝,是科學家不可承受之輕

【鎂與作物品質】實習植物の醫生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