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改到底反不反?歐盟即將核准基因編輯的包心菜上市販售

基改到底反不反?歐盟即將核准基因編輯的包心菜上市販售

編譯 柴幗馨編輯 林韋佑

生物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當我們還在爭論基因改造作物的好與壞時,科學家研發了新一代基因工程技術-基因編輯,早已從實驗桌悄悄地端上我們的餐桌。

瑞典于默奧大學(Umeå University)植物細胞與分子生物學的教授Stefan Jansson,是第一位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在蔬菜品種改良的研究員。他在日前公開的廣播訪談中,與主持人一起享用以基因編輯改良過的新品種包心菜(Cabbage plant)。在不久的將來,市面上將會有更多這些以基因編輯作為育種方法的食物。



基因編輯也是基改技術的一種,全名是CRISPR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在2012年被瑞典于默奧大學正式發表在學術界。透過基因改造,將一套如同剪刀與膠水的組合,以人工轉殖方式帶進目標作物的基因組中,讓作物的基因產生變異。由於被改造的後代不具有外源基因,基因改造的效果又有高度專一性,對於育種或是遺傳性疾病的治療都非常具有應用價值。


延伸閱讀: 為什麼基因編輯不算是基改作物?


2015年瑞士的農業部,歐盟具有指標性的農業機構,將基因改造作物做出了這樣的定義:只要作物中不帶有外源基因(以人工為式產生的基因序列),就不算是基因改造作物。這表示,不具有外源基因的基因編輯作物,原則上與傳統育種的作物無異,不需要受到基改法規的管制,即可在田間種植。同年,美國第一個抗核化的基改蘑菇,也已經正式核准上市販售。


許多農業育種家,也想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在作物的育種上。然而,這項技術應該歸類為傳統育種,或應該屬於基因改造技術的規定範圍?一旦屬於前者,農民種植時便不需遵守基改法規限制?若是後者,則必須經過嚴謹的田間試驗,才能有機會商品化。


基因編輯作物產生過程,因爲融合了傳統育種與基因改造技術,所以讓這項技術在基改法規上的定義處於一個模糊不清的曖昧地帶。


Stefan教授在廣播節目上公開透漏,今年歐盟將核准第一個以基因編輯技術培育的新的包心菜品種,並與主持人享用自己種植的基因編輯包心菜;他表示:基因編輯的蔬菜,外觀看起來與傳統育種的蔬菜沒有差異,而從歐盟對於技術採取開放的態度這點,未來人們將會吃到更多以基因編輯方式培育的食物。


資料來源: 每日科學 September 5, 2016   Was a researcher just served a world first CRISPR meal?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鈣與作物品質,進階篇】鈣肥怎麼挑?哪時後施?怎麼用?實習の植物醫生筆記

美國農學界呼籲:正視學術與農田的鴻溝,是科學家不可承受之輕

【鎂與作物品質】實習植物の醫生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