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美學者提出3個增加農業產值的策略

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美學者提出3個增加農業產值的策略

編譯 柴幗馨編輯 林韋佑

蔡總統在就職典禮提到:
「全球氣候變遷、糧食生產與安全危機,已經成為國家安全的課題。」

到底氣候變遷改變了什麼?農業產值將面臨多少損失?台灣那些農業區是最脆弱的地帶?我們該注重哪方面的發展,才能減輕極端氣候的衝擊?類似的問題不只在台灣發生,美國也正積極尋找解答。


圖說::今年芒果受到霸王寒流影響,低溫影響花苞發育導致授粉不完全,而已經結果的果實又受大雨打落,嚴重降低芒果產量。這種極端氣候未來將越來越頻繁,台灣應該如何面對,是重要的課題。

圖片來源:高雄改良場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讓農業的相關研究結果大多不出「極端氣候會危及人類的生命安全、農業生產並帶來糧食危機」等陳腔濫調。

而美國伊利諾大學跨領域研究團隊則發表了第一個以經濟學模式,分析氣候變遷下,未來100年美國重要農業生產區「產值」所受到的衝擊。雖然氣候變遷絕對會使得作物種植變得更困難,但研究找出提高農產值的方法:溉便利程度、栽培密度和農業補貼都是提高農地價值的因素。




美國西南部是重要的糧倉,主要生產大麥、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然而過去的報告顯示,這一區是美國適應氣候變遷能力最脆弱的區域。尤其是亞利桑那州,未來發生熱浪的頻率將越來越高,而極端的降雨次數也會更頻繁,甚至強度也會越強,如何減輕高溫與水災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另一方面,極端氣候的影響是具區域性的。就算在同一個氣候帶,不同海拔高度的農業生產區對氣候變遷的適應程度也不同。因此本篇研究將氣候變遷的影響,分成高地與低地地區兩部分進行討論。


研究由經濟專家與氣候變遷專家共同完成。因為氣候變遷對農業產值的影響,除了需要準確的經濟模式來評估,也需要準確的氣候預測結果。而「採用經濟學模式評估氣候變遷對農業產值的影響」是本篇研究的亮點,有別於以往只蒐集產量的資訊,產值的評估需要考量各種變因。例如氣候變遷下,灌溉水資源的重新分配、或是進口農產品是否影響當地農作物產值等。


而為了讓研究結果更貼近現實,研究以「未來100年內,農民能夠調整農業操作模式,以適應氣候變遷」為前提,計算農業產值。畢竟氣候變遷是長期性的變化,而農民的生產技術也將不斷革新,設定這樣的前提才能確切反應實際情況。


研究的另一個重點在於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的評估。溢出效應是指農民耕種的方式,將會影響周圍其他農民。以灌溉為例,在下游的農民灌溉水源的多寡,往往取決於上游農業區的農民用水量,如果上游的農民用了大量的灌溉水源,下游的農民想當然爾能使用的灌溉水資源就相對少;又或者,農民學習栽培技術,常與是否有補貼有關。因此,溢出效應也是影響氣候變遷對農業產值衝擊的因素之一。




研究結果顯示,在這個氣候變遷的時代,一處的農地價值會受到灌溉水源和鄰近區域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程度而有所波動,如水資源匱乏、突如其來的強降雨導致的豪雨洪澇災害等;而基於氣候變遷之故,未來熱浪造成農損的機率也會增加。


此外,灌溉便利程度、 栽培密度和農業補貼都是提高農地價值的因素,不過農業補貼增進農地價值僅限於高地地區;整體而言,高地地區受氣候變遷的影響比低地地區來得更大。


未來研究團隊將針對全美國進行同樣的經濟模式分析,但作者強調,考量同一氣候地區之間的的氣候變異性是必要的。此外將農作物貿易對產值的影響納入評估參數之一,也是接下來的重要研究目標。比方說某地區受到乾旱,導致玉米或棉花減產的狀況下,預測產值時,還必須考量該地區是否有進口玉米或棉花,將溢出效應納入影響因子之一,才能正確估算實際的農業利潤。



資料來源: 每日科學 June 7, 2016  Climate change will affect farmers' bottom line Science daily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鈣與作物品質,進階篇】鈣肥怎麼挑?哪時後施?怎麼用?實習の植物醫生筆記

美國農學界呼籲:正視學術與農田的鴻溝,是科學家不可承受之輕

【鎂與作物品質】實習植物の醫生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