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人週報0516-0520

台灣農人週報0516-0520
新聞整理/柴幗馨、張瑞玶

農業科技不斷進步,技術已經不再是關鍵。如何讓技術和產業確實接軌,才是最棘手的問題。舉台東大學釋迦保鮮技術為例子,研究團隊成功地讓七分熟的大目釋迦保鮮。然而沒有考慮現實面,九分熟才是農民採收時間;很可惜的,這項技術不能直接應用至田間。另一則消息則是進口基改大豆除草劑殘留量比白米高,然而上週五的研究報告卻指出基改作物對環境與人體無顯著影響。上述兩個例子都顯示出:實驗室的科學結果,無法精準反應在實際農業生產上,因此,如何謹慎評估與設計實驗,準確地與產業接軌,才是重要的發展目標。



1.【農委會護果農 芒果天災可望投保】

天氣異常多變,芒果等水果今年產量大減。農委會輔導處副處長周若男表示,繼高接梨天災保險保單推出,下半年將再推芒果及農業設施天災保險保單,希望農民改變觀念,多多投保。周若男以已推出的高接梨天災保險保單為例指出,依據「農作物天然災害保險試辦補助要點」,投保農戶可就保單申請1/3保險費補助,上限3萬元,而芒果果農若在下半年保單推出後投保,所獲補助比例與金額上限跟前述一樣。

她補充,下半年不管推出多少種保單,共分2大類,一種是與政府天災現金救助結合的保單類型,損害面積20%以上,除獲政府補助(果園1公頃約9萬元),還因投保而多領另1份給付,可獲2種補助;若買實損實付的商業型保單,則損害面積不及20%,也能獲得補助。2016/05/13 中央社


2.【歐盟緊盯 台漁業環境待改善】

歐盟舉我遠洋漁業黃牌,9月底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明年3月底最後審查若不過,最新估計光斷送歐盟貿易額達新台幣70億元外,綠色和平再揭漁工疑虐死等案,恐重創國家形象。另外,更大的危機是其他海外市場跟進指標市場歐盟的決定,則全國遠洋漁業500、600億元的產值將受重創。為加速完成修法,以利後續執行辦法訂定與規劃;下週三(18日),立法將召開公聽會討論「漁業三法」修法內容,包含「遠洋漁業條例」草案、「投資經營非我國籍漁船管理條例」修正草案及「漁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2016/05/14 中央社


3.【強化產業競爭力 優質國產花生有黑馬 落花生新品種臺南 18 號】

本土落花生再添新品種!有鑑於日後如能順利加入 TPP 等自由貿易組織,國產落花生產業難免會受到衝擊,臺南農改場投入 10 餘年時間,育成「落花生臺南 18 號」,此品種同時保有 50 餘年來深受消費者喜愛的「臺南選 9 號」獨特風味,也具有目前主要栽培品種「臺南 14 號」大粒、豐產等優點,不僅產量高出近一成,加工後口感更細緻鮮甜,風味更香醇,明顯提升與國外原料的區隔。「落花生臺南 18 號」除了作為一般花生加工產品原料外,更適合焙炒加工,已於 104 年底技轉給民間推廣種植。 2016/05/17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官網


4.【農試所成功研發瓜類果斑病之快速檢驗技術 有益於提昇我國植物種苗產業之競爭力】

運用生物技術發展新式分子檢測方法,開發分子診斷作物病害是一種新的科技趨勢與新技術,行政院農委會農試所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成功研發出一種西瓜種苗健康檢測方法「瓜類果斑病之快速檢驗技術」,將成為種苗品質把關的利器,以提昇我國植物種苗產業之競爭力。

農試所表示,研發成功的這項新式快速分子診斷技術,使用一種反應溫度即可在不同類型之感染作物上測試,並能正確鑑別病害類型。可判斷該檢體為陽性或陰性反應,同時亦可確定檢體已帶有的病菌種類;若無反應則表示未受感染。除可應用於健康種苗檢測外,也可應用於抗病品系株選拔、田間監控或早期潛伏感染植株之診斷等,未來朝向以技術平台提供需要的業界運用。
2016/05/17 農委會農試所官網


5.【防農地汙染 彰化縣設廢水管制區】

彰化縣彰化市與和美鎮合計22里、1356公頃農地劃入東西二、三圳廢(汙)水排放第一級總量管制區,縣政府昨天公告即日生效,把彰化縣環保防治向前推進一大步。彰化縣東西二、三圳灌溉流域連年汙染,環保與農政單位都頭痛,農民更深受其害,農民期盼最好管制到「汙染性工廠都搬走」。

環保局副局長林孟弘表示,即日起總量管制廢(汙)水的銅、鋅、鎳、總鉻、六價鉻、銅含量,嚴格要求工廠全年工業放流水合格標準都須符合灌溉水質。環保局與彰化農田水利將會在東西二、三圳灌溉流域設置逾30個水質連續監測站,若測出水質有異,環保單位將派員進駐上游的「可疑」工廠,查獲違章工廠即勒令立即停工,合法工廠停工限期改善。
2016/05/18 聯合報


6. 【光檢驗不是辦法 美國小型加工這樣降低風險】

台灣的食安衛生法規只管大型食品廠,小型手作加工者面對食品殺菌、微生物控制等科學管理,常求助無門,只能單從錯誤中累積經驗;然而在美國,政府直接用酸鹼值和水活性等科學指標,規範哪些食品屬於低風險或安全食品,不容易生長致病菌,農民可直接生產並為產品負責,政府則不需例行稽查,節省資源。

台灣食藥署聘任的海外科技顧問的羅揚銘表示:相較美國,台灣食安問題還停留在檢驗,而非管理的層次,「我們將法規訂得很嚴,卻沒提供教育推廣,碰上食品問題只能終端成品來檢驗,卻不從源頭輔導業者進行自主管理,某種程度就是把食品加工者賺來養小孩、付房租的生計都給摧毀掉。」
2016/05/18 上下游新聞


 7.【台東大學大目釋迦保鮮術 台東農業處長打臉】

釋迦是台東主要經濟作物,去年外銷中國已飆破1萬噸,不過大目釋迦因快速軟熟,一直是最大的外銷盲點。台東大學日前發表深層海水保鮮技術,宣稱可延長大目釋迦保鮮期,突破外銷最大障礙,但今日被台東縣政府農業處長許瑞貴打臉,指出東大是以7分熟果來實驗,但大目釋迦必須9分熟時採收,才能後熟,否則會變成不能食用的「啞巴果」。另外,許瑞貴指出一個問題,就算大目釋迦順利運送到中國,在冬天低溫下,根本不可能後續軟熟。因此,此技術根本還不能運用在外銷實作。 2016/05/18 自由時報


8.【進口黃豆98%基因改造 除草劑殘留高稻米百倍】

台灣去年進口265.5萬公噸黃豆,其中有近98%都是基改黃豆,主婦聯盟今天召開記者會,要求進口的食用黃豆,將含有致癌風險的除草劑嘉磷賽的殘留標準,降至與稻米或毛豆一樣,並從源頭管理,保障民眾食用安全。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表示,國內黃豆的殘留允許值為10ppm,但稻米的殘留量是0.1ppm、毛豆的殘留0.2ppm,差距近百倍,合理懷疑這樣的標準,是「方便讓業者進口」。

郭華仁也說,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在去年公布,嘉磷賽在動物身上有致癌風險,有農藥殘留的黃豆進入食物鏈,對人體健康有危害風險。因此,他建議食藥署應該每個月檢查一次進口基改黃豆,且榨油、飼料用進口基改黃豆,嘉磷賽殘留標準可維持10ppm,但食用黃豆標準應該降到和稻米、毛豆的標準一樣。
2016/05/18 聯合晚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鈣與作物品質,進階篇】鈣肥怎麼挑?哪時後施?怎麼用?實習の植物醫生筆記

美國農學界呼籲:正視學術與農田的鴻溝,是科學家不可承受之輕

【鎂與作物品質】實習植物の醫生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