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人週報0831-0904(食安生活篇)

台灣農人週報0831-0904(食安生活篇)
新聞整理/ 陳思昀、柴幗馨、張瑞玶

I. 食安生活

1.【菜價近8年來最高 是否回跌尚不明】

台北果菜市場28日中元節最後一天交易日,整體蔬菜交易均價來到每公斤49.8元,創近8年來最貴價位。28日後休市3天,週二(9月1日)開市價格會否回跌,或再飆高?農委會農糧署主秘蘇茂祥表示,每週二開市需求量都會比較大,還要看這3天產區採收量能否充足供應而定。他也信心喊話,農糧署還有1700多公噸高麗菜、大白菜庫存量,將視週二開市需求情況因應釋出。 2015/08/29大紀元


2.【西部文旦颱風受損 盤商大舉搶進花蓮採購】

今年蘇迪勒颱風造成西部文旦柚受災數量達兩到三成,所幸花蓮文旦不僅沒有災損,而且比往年盛產,目前開始進入採收期,已經有許多大中盤商搶進花蓮採購,預購量高達五成。花蓮縣政府農業處長羅文龍提醒:「目前農民反應,盤商收購的價格比颱風前高一些,現在就可以直接與各農會、各產銷班訂購,他們會預留宅配。」 2015/08/30新浪新聞


3.【農業虛實整合 擴大商機】

傳統的農產運銷體系中,眾多小農通常為價格接受者,農產品由經銷、批發層層轉手至下游零售業者,最後才落到消費者手上。虛擬銷售通路的興起,農產品銷售除實體店面、虛擬平台,也出現實體整合虛擬通路模式。

農民和消費者透過多元、虛實並行的銷售通路溝通,除多了建立公平交易平台的機會,也可以選擇買賣雙方皆安心與願意接受和支付的價格。直接銷售的特性也大幅降低許多不必要的花費,並落實產地直接到餐桌的運輸方式,發揮永續農業的精神,是值得推廣的銷售模式。
2015/08/30聯合報


4.【經濟價值高 瓜子鱲人工繁殖成功】

磯釣釣友最喜愛的近海高經濟價值魚種─「瓜子鱲」(俗稱黑毛),農委會漁業署委託學界開發人工繁殖技術已成功。瓜子鱲為以藻類為主食之草食性魚種,人工養殖過程中可以大量減少魚粉與動物性蛋白質的使用,降低對海洋生態的威脅,同時降低養殖成本,為適合未來發展之環保養殖魚種。

漁業署指出,「黑毛」抗低溫、耐寒的特性,未來可取代虱目魚於文蛤養殖池中作為工作魚,在冬季時不但可以持續清除藻類,提高文蛤產量,更可成為文蛤養殖業者額外的收入來源之一。 2015/08/30自由時報


5.【謎團… 邊境全面查驗怎還出包】

2009年台北縣府曾抽驗十九款市售台灣茶,全都混越南茶且有微量農藥,當時曾要求業者改善,但事後政府未積極追蹤或加強抽檢,終於釀出這次茶安風暴。

食藥署長姜郁美表示,邊境檢查還是可能有漏網之魚,衛福部已透過外交管道告知越南官方,加強輔導當地茶農用藥;也不排除要求進口茶附上官方證明文件。但茶農說,進口茶的檢驗只查貨櫃最外層,曾建議政府抽檢進口茶,應從內外甚至上下取樣抽檢,才能避免業者將問題茶葉堆在最裡面,矇混過關。
2015/09/01聯合報


6.【幫助認識丙烯醯胺?還是製造對黑糖恐慌?《康健》報導見樹不見林】

《康健雜誌》以斗大標題直指:「市售黑糖抽檢,全部測出致癌物質丙烯醯胺」,但其實丙烯醯胺普遍存在薯條、馬鈴薯、餅乾等高溫油炸或烘烤的食物中。丙烯醯胺是一水溶性乙烯基單體(vinyl monomer),食物中只要含有胺基酸和還原醣,經高溫加熱便很容易產生丙烯醯胺,丙烯醯胺是烹調過程中自然產生,非蓄意添加。

《康健》的調查,雖然是忠實反映檢測數據,但容易讓消費大眾對黑糖產生無謂的恐慌,因為就國人飲食習慣,單一吃某類食物的機會並不高,因此民眾只要吃東西能適量、分散風險攝取,並不會有太大的致癌風險。
2015/08/29上下游新聞市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鈣與作物品質,進階篇】鈣肥怎麼挑?哪時後施?怎麼用?實習の植物醫生筆記

美國農學界呼籲:正視學術與農田的鴻溝,是科學家不可承受之輕

【鎂與作物品質】實習植物の醫生筆記